懺公上人開示

禮佛咒
嗡 灑爾乏 打他噶打 叭達 盤達難 嘎羅彌
─禮佛咒─

這個禮佛咒的音「嗡」,就是提起理智、降伏煩惱,提起佛法能降魔的意思。

「灑爾乏」就是一切,「打他噶打」就是如來,「叭達」就是足,「盤達難」就是和南–頂禮,「嘎羅彌」就是我。

我頂禮一切諸佛的足,頭面接足歸命禮。以我至高至上的頭、我頂禮諸佛菩薩的腳,意思我接受、五體投地的,我沒有條件的接受佛菩薩的大智、大行、大願、大悲、大慈,所以頂禮,我要接受,諸佛菩薩這種大慈、大悲、大智、大行、大願種種。

良因曰:
我們在拜佛的時候,可以增加禮佛咒。 根據 懺公上人的教導,例如拜八十八佛時,拜下去時心中默誦禮佛偈:「能禮所禮性空寂…… 」,當拜到地面時,便誦念禮佛咒。 在持咒的時同時,觀想佛菩薩放金光,來加持我們。起來時接著念懺悔偈:「往昔所造諸惡業 …… 」這樣構成完整的一拜。

一般拜佛的速度有兩種差別不同,一者是非常快速,例如十分鐘拜完一百拜;另一種則是慢速,可能將近一個小時,甚至更久,才能拜完一百拜。

這兩種方式,根據學人的觀察,在初發心修行時,妄想煩惱還是很粗重,這時如果慢慢拜,妄想心會特別厲害。所以快速地拜佛,可以減少雜念,同時可以達到很好的運動效果。當拜的滿身出汗,身心的毒素排出,氣血比較通暢時,因為身體的舒適,所以心情也能變得開朗。因此初學的人,往往願意用這種拜佛的方式。

但是當修行久了,心漸漸地穩定下來,通常會採用慢速度的方式了。因為雖然快速的時候,雖然能達到很好的運動效果,但是難免因此身心急躁,不夠放鬆。可是當心安定下來慢慢拜時,這有點像太極、瑜珈的動作,這時雖然沒有出很多汗,反而因為徹底放鬆,因此身心達到深層地寂靜。這時因為氣血完全通暢,身心將會更加的清涼。

同時快速地禮拜,年紀稍微大了些,往往就力不從心。而慢慢地拜,老和尚到了八、九十歲,仍然能夠天天拜佛,到老來身體也依舊強健。就像我們看到老人家們可以打太極拳,可是很少看到年紀大了,仍然能打剛猛的套拳,道理一樣。

以上說的都只是就著調身的利益這方面來說,但是拜佛當中更重要的,是要調心、以及懺罪,能達到這效果更重要。

為何拜佛能調心、懺罪呢? 從 上人對禮佛咒的翻譯:「我頂禮一切諸佛的足,頭面接足歸命禮」,便瞭解禮佛時的重點,在於對所禮拜的佛菩薩,那念恭敬、皈依之心。在這念清淨心之下,能感召佛力加持,而能使身心柔軟,罪障消除,彌勒菩薩的大慈、觀音菩薩的大悲、文殊菩薩的大智、普賢菩薩的大行、地藏菩薩的大願 ...... 這是我們自性本具地功德,希望在此徹底開顯,這才是拜佛重點所在。

所以在拜佛時,固然不需要去思維禮佛偈的道理,但是不能沒這樣的精神。在緩緩的拜佛動作中,誦念禮佛偈、乃至禮佛咒,我們的心慢慢的沉寂下來,與佛功德相應,乃至與自性清淨心相應時,那念地法喜、清涼,不是世間五欲之樂,那樣的粗重性、有過患地快樂所能比擬的。 此事只有親嘗方知,願與大家共同分享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凡夫 的頭像
    凡夫

    凡夫

    凡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